在電氣化轉型的浪潮下,長安汽車為什么還要認認真真造一款全新的燃油車?對普通家庭的出行需求來說,到底是買油車還是買電車?第四代逸動,不管是和同價位油車還是和電車比,購買的價值在哪里?9月7日長安汽車第四代逸動以(疊加現金禮后)7.29-8.49萬的務實價格正式上市。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楊大勇的一番話,切切實實回應了這些行業和用戶關心的話題。

為什么還需要一輛油車?第四代逸動給出答案
在某些行業人士把持的話語體系下,燃油車是行業里長期被污名化的對象。從“不應該模模糊糊的救它”再到“就為聞個汽油味兒”,再到“諾基亞和蘋果”的類比,對于油車的質疑和嘲諷從未停息。
但市場卻有自己的認知和節奏。今年市場表現看,第一季度油車的市占率57.6%,二季度三個月在44%-56%之間,三季度7月仍超過51%,8月回落至43%。總體來看,燃油車仍穩穩占據半壁江山。

普通家庭為什么還需要一輛可靠的油車?首先是現實中大部分用戶還沒有辦法做到便捷充電。“全國私人充電樁僅1249萬個,對于無樁家庭,一輛省油、可靠、無里程焦慮的燃油車仍是務實之選”。這是楊大勇給出的第一個理由(經筆者查閱,這是中國電動汽車充電聯盟日前發布的數據,截至 2025 年 7 月底)。
第二個理由,是從養車成本來考慮。目前燃油車主承受著“一箱油半箱稅”以及全額購置稅的成本,隨著明年電車購置稅半價征收,以及未來將各項稅費納入電費勢在必行,在電車和油車承受稅費相當的同等條件下,“燃油車只要做到每公里實際油耗6L左右,就會和電車的使用成本相當。”楊大勇表示。

第四代逸動官方油耗WLTC 6.2L/百公里,以筆者的實測來看,在高速上很容易跑出5L級的油耗,一箱油跑1000公里并不難實現。因為1.5T的500Bar發動機低轉高扭的優勢(1500轉即可輸出310Nm的峰值扭矩),在低轉速下就能保持充沛的扭力和功率輸出。在高速路上實測的結果顯示,車上坐兩個成年人,第四代逸動在100公里/小時時速下,轉速在1700-1800轉。在120公里/小時時速下,轉速在2000-2100轉,在140公里/小時時速下,轉速在2400-2500轉。再加上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統,可以在轉速不變的情況下,直接將發動機高扭矩標定進“高效經濟區”(一般的發動機深踩油門時,轉速和扭矩是同步上升,進入經濟區較慢,帶來油耗增加),進一步提升了第四代逸動的節油效果。

第三個理由,是保值率。“逸動的保值率,第一年8折、第二年7折、第三年6折”,楊大勇說,“開個三年,仍然能賣個6折價格。”對比電車,以筆者了解的行情,除了少數銷量大的品牌能有較高保值率,普通電車第一年的保值率僅5-6折左右(除了電車降價頻率較高,原廠質保等政策只限定首任車主也影響保值率)。
第四個理由,就是“油電同智”。油車智能化也在快速升級,和電車同享智能化技術成果,第四代逸動這次搭載了最新的“天樞智能座艙”,全系標配10.25英寸液晶儀表+14.6英寸大屏,540影像,提供DeepSeek AI大模型、手車互聯(覆蓋Hicar、Carplay等主流手車生態)、場景魔方,高配還給到了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。在智能化體驗上已經完全不輸同價位電車。

第五個理由,就是高可靠性。400萬公里的整車累計測試里程+新藍鯨動力2.5萬小時的臺架測試(等效用戶行駛72萬公里),13年時間遍布全球101個國家、累計190萬用戶的口碑驗證。長安逸動系列用事實證明了是一臺“開不壞的長安車”。
“既走進千家萬戶的日常,也把中國制造的可靠性帶出國門”,楊大勇說,“第四代逸動不是為了打敗誰,而是真誠得給大家一個更適合自己的選擇”。
當油車還有電車無法取代的優勢,當現實情況決定了油車依然有主流的市場需求(即使份額下降,業內預測油車保底也會保持35%以上滲透率),做一臺先進、可靠、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燃油車,就是第四代逸動對行業和用戶的責任和使命。那么從實際體驗看,對比同價位的電車和油車,第四代逸動尤其是三大件的競爭力是否足夠充分?
理性分析:第四代逸動的競爭力
第四代逸動所在的七八萬這個格區間內,你還可以買到朗逸XR、經典軒逸、帝豪等燃油轎車,以及吉利星愿、元UP、秦PLUS(55km續航版)、海鷗等新能源車。
但這些車型普遍的一大短板是:動力不足。城市短途代步尚可,如果碰上長途出行加上逢年過節滿載人貨,就顯得捉襟見肘。像朗逸XR、經典軒逸分別只有110匹/141Nm,122匹/155Nm。帝豪全系1.5L只有127匹/152Nm。在這個價位的新能源車里,秦PLUS的電機有163匹/210Nm還算相對較好(但車重有1.5噸比逸動重了200公斤),元UP只有95匹/180Nm、海鷗只有可憐的75匹/135Nm,星愿也好不到哪里去,只有79匹/130Nm。
所以現實是你要在七八萬的預算買一款代步車,你就只能忍受動力勉強夠用,偶爾路上超個車、跑個長途、滿人滿載,心里都要掂量掂量的現實窘迫。而第四代逸動搭載的500Bar發動機有192匹/310Nm的輸出,已經媲美寶馬低功2.0T(184匹/300Nm),高速上一腳油門到底,一百五六的時速還能輕松變道超車,對七八萬這個市場區間,那就是一種價值重塑、降維打擊。

另外關于四代逸動這套雙離合變速箱,從我的實際體驗來說(前前后后開了大概四五百公里),在山路上跑圈,不停的轉向和加減速之下,絕大多數情況下表現一直足夠絲滑順暢。如果切換到iEM智能模式下,可以在轉速不變的情況下智能調節扭矩輸出,更能避免降擋產生的頓挫。唯一的一次感覺到頓挫,是在一個很陡的坡上,油門踩的不夠深,轉速降低產生了強制降擋。我的建議是如果對變速箱有擔心,不妨去4S店試駕時多開幾圈,加減速上下坡,多測試幾種工況,看這套變速箱是不是足夠絲滑。
最后在底盤方面,雖然仍是一套傳統的前麥弗遜+后扭力梁,但為了適應包括中國在內全球不同市場的需求,長安工程師聯合英國伯明翰國際專家團隊,通過312組方案的精心打磨,對第四代逸動的底盤進行了重新的調校標定。減振器阻尼提高了30%,同時細微調整了彈簧剛度,整體舒適穩定性能提升了15%。讓它在細小顛簸路上更多的吸收路面沖擊,在波浪起伏路面和彎道時,能更好的抑制車身上下起伏和左右側傾,更快收斂車身動作。更好得兼顧了爛路舒適性和高速下的車身穩定性。

對底盤有質疑?還是那句話,去試試就知道了。從我們的實測來看,高速上120公里/小時連續變道,車內放置水杯,水面只有輕微晃動,車身足夠穩健。在山路上快速行駛,動力的收放自如加上輕柔的轉向手感,疊加底盤的有力支撐,在盤旋山路過彎時開到60-70碼依然信心十足。
駕值觀
從13年前問世之日起,逸動就是長安的戰略車型,從合資統治的家轎市場突圍、到新藍鯨動力的引領,再到國民家轎暢銷海內外。逸動系列從0到190萬輛的歷史,濃縮著長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。到今天,逸動系列承載了長安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使命。目前逸動是長安在海外市場分布最廣的車型,已經賣到了全球101個國家。第三代逸動在海外市場已經賣到了20萬的高價,第四代逸動將憑借更強的產品力和更高的溢價能力,成為“長安自己的卡羅拉”,讓海外用戶再次感受到中國車的降維打擊。

要成為世界一流汽車品牌,離不開世界一流的全球車。第四代逸動,心懷星辰大海,它的遠方,是像卡羅拉一樣征服世界。